
近日,鸭绒价格在2025年大幅上涨引发广泛关注。90%白鸭绒每吨价格从年初约17万元飙升至近58万元,涨幅超240%。
近期全国寒潮来袭,叠加双11备货高峰,羽绒服需求集中爆发,带动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。与此同时,养殖端供应持续收缩,导致羽绒市场出现严重供需失衡,价格一路狂飙。数据显示,鸭绒价格涨幅远超鹅绒,成为本轮涨价主力,部分报道甚至将鸭绒比作“软黄金”,1吨价格可换约180克黄金,凸显其稀缺性。
从供给端来看,养鸭农户大量退出,全国肉鸭出栏量从2019年的48.78亿只降至2023年的约42.2亿只。鸭绒仅占鸭子总利润约三成,主收益来自鸭肉,肉价低迷导致养殖户减产或转行。此外,禽流感零星爆发和环保政策收紧,进一步压缩中小加工厂产能。从需求端来看,寒潮提前、拉尼娜预期,企业为保暖产品提前备货,出口订单增长121%,内外需叠加推高采购热情。2022年实施的新国标(GB/T14272—2021)要求标注“绒子含量”而非“含绒量”,企业必须采购更高纯度原料以达标,间接推高成本。同时,中间商囤货惜售也助长了价格泡沫。
尽管原材料成本飙升,但专家指出300元以下仍可能买到合格羽绒服,前提是为库存清仓款、填充量较低(如100克以下轻薄款)、使用灰鸭绒或绒子含量70%-80%的合格品。消费者正确选购羽绒服需认准三点:看执行标准,吊牌标注GB/T14272 - 2021才是新国标产品;看绒子含量,≥50%才合规,常见有70%、80%、90%,越高越保暖;看充绒量,单位为克,数值越大越保暖,需结合当地气温选择。同时,要警惕直播间“199元包邮90%鸭绒”,基本为假货或掺杂胶水绒、回收绒;不要迷信“鹅绒一定比鸭绒好”,老鸭绒的蓬松度可能优于仔鹅绒;可通过“一摸、二按、三闻”快速鉴别,手感柔软、回弹快、无刺鼻异味为佳。
此轮鸭绒价格暴涨是养殖收缩、需求激增、新国标实施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,短期内价格或维持高位,预计8个月后随养殖户扩产逐步缓解。消费者应理性选购,优先关注绒子含量、充绒量等核心指标,避免被低价陷阱误导。
免责声明:奇问吧所有内容均由用户自行投稿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文章内容涉及侵权/违法,请联系我们删除处理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b.jintaicang.com/news/1088.html
